【仙蹤】柬埔寨.暹粒❤羅洛士遺址群(十一) 高棉的國寺.供奉濕婆神的印度教寺廟 ——「巴孔寺(Bakong)」

預訂酒店平台推薦:Agoda & Trip.com

預訂旅遊活動平台推薦:Klook

​羅洛士遺址群(十一) —— 「巴孔寺(Bakong)」

  羅洛士遺址群(Roluos Group),位於暹粒市東南方12公里。

  遺址群的三座主要建築,由南到北(他們的規模從大到小也是這樣的順序)分別巴孔寺(Bakong)聖牛寺(Preah Ko)羅蕾寺(Lolei)。這些廟宇在公元九世紀的晚期開始建立,是吳哥王朝遺址中最古老的遺址,展現早期的高棉文明。這三座遺跡在許多方面有相似的特徵,例如裝飾、建築設計、使用材料、建造方法等。


  高棉國王登基後,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,所以要先建祖先廟,祖先廟建好後,才再建王國廟,豎立自己的威望。因此,因陀羅跋摩一世(Indra Varman I)上台之後,先建祖先廟聖牛寺,再建巴孔寺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「巴孔寺(Bakong)」位於暹粒市東南約15公里,是柬埔寨古蹟中最早期的吳哥建築,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印度教寺廟。

  根據1935年發現的寺碑記載,此寺廟乃是881年高棉國王 因陀羅跋摩一世建立的國寺(當時的國都在羅洛士Rolous);遷都至吳哥城後,闍耶跋摩七世下令興建巴戒寺(Bayon),才取代巴孔寺成為新的國寺。

  沿著小河畔走過一道短短的黃土路,沒多久我們就來到巴孔寺前。

  入口前有七頭蛇神那伽。

  巴孔寺原本已變成廢墟,不過在法國遠東學院古蹟維修專家 莫里斯.格萊斯從1936年開始修復、經過七年的努力後,至1943年便大致修復原貌;

  巴孔寺是一座五層階層式的方形金字塔壇,底層邊長65米,各層的基點均有塔門;遠遠一看,只見尖頂方型的高塔,層疊式地立於較寬闊的塔基之上,而最頂層的中心則矗立著一座寶塔。

  據說,五層階層式的高塔象徵著印度教裡眾神居住的神山「須彌山(Mount Meru)」:眾神居住的須彌山是宇宙中心,而圍牆的四周有海洋(護城河)的圍繞,代表王權和神權結合在一起。

  巴孔寺是吳哥遺跡中第一座多層式的神殿山建築(當時的城市Hariharalaya的中心),也是吳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塊代替紅磚的寺廟,因此意義非凡。

  登上巴孔寺前會看到用石頭堆成的小小石塔:

  據說這種堆石頭的儀式就像是在蓋佛塔,一層一層疊起石塔,用作祈福,並祈願能阻擋厄運;

(但切記絕不可以伸手去碰,據說推倒了人家阻擋厄運的石塔,那些厄運便會轉移到那人身上)

  到達頂層前需先登上一級等同兩級的樓梯,很是費力​(對於不常做運動的婆倆,走了數級已經氣喘吁吁XDD

  在羅洛士遺址群三座主要建築當中,巴孔寺的規模是最大的;

  雖然登頂之旅並不容易,然而站在頂層的塔基上遠眺俯瞰,塔下佔地極大的巴孔寺建築盡收眼底,似乎一切「吃力」都是值得的。

  傳說神殿裡供奉的是濕婆神(Siva)。


  古代高棉人信仰濕婆神(Siva),是以最原始的陽具Linga形式來表示。

(巴孔寺中央的寶塔特寫)

  陽具是以「一根石雕圓柱」代表「神的本質」,陽具直立於女性生殖器「一塊方形凹槽」Yoni基座上;這種陰陽具Linga-Yoni的組合石雕被供奉於早期的高棉神殿內部,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圍舉行宗教儀式。

  在塔頂守護著神殿的石獅子也抵不過年月(或是人為的)的摧殘,只得數座完好的坐在原地。

  看著腳下的那邊遼闊、那片遙遠,婆婆似乎能感受到:歷代國王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屬於自己的領地、自己的國土、自己的權勢那時候的滿足感,與值得感到驕傲的自豪感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