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仙蹤】柬埔寨.暹粒❤吳哥窟遺跡(六) 大吳哥城.高棉帝國最長久的國都 ——「大吳哥城(Angkor Thom)/南門」

預訂酒店平台推薦:Agoda & Trip.com

預訂旅遊活動平台推薦:Klook

​吳哥窟遺跡(六) —— 「大吳哥城(Angkor Thom)/南門」

大吳哥城/南門 | 印度神話《攪拌乳海》典故】 

  吳哥城又名大吳哥,距離暹粒市區北方約有11公里,是個呈正方形的圍城;吳哥城由公元9世紀始興建,於13世紀完成,為9世紀至15世紀高棉帝國最長久的國都。

  現存的大吳哥城是由闍耶跋摩七世重建的:據歷史記載,在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,吳哥王國陷入內亂與外敵入侵之困,當是還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VII)首先撃退外族,再整頓城內,並重建立起吳哥城(Angkor Thom)。鑒於先前被佔城入侵的慘痛經驗,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城城牆築得特別高且厚實(每邊長3公里),城外建有達100公尺闊的護城河,是吳哥最大的遺跡古城。

  吳哥城佔地9平方公里,城中心有巴戎寺(Bayon),城外建有護城河,在這範圍內散佈多處吳哥古都遺跡:如吳哥窟(Angkor Wat)、巴普昂寺(Baphuon)、女皇寺(Banteay Srei)、巴戎寺(Bayon)、神牛寺(Preah Ko)、巴孔寺(Bakheng)、鬥象台(Terrace of the Elephants)等等…

  而因為經歷了無數的生和死、等待和爭鬥、背叛和復仇、侵略和抵抗、衰落和興盛、恥辱和榮耀;闍耶跋摩七世改變了信仰,在統治時期,他皈依了大乘佛教,因此吳哥地區信仰開始由印度教轉變為上座部佛教佛教(非大乘佛教)。

  闍耶跋摩七世除了為紀念其父修建了聖劍寺(Preah Khan),為紀念其母修建了塔普倫寺(Ta Prohm),也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(Bayon),並建造了不少寺廟如達松將軍廟(Ta Som)等。

@圖片轉自雄獅旅遊:)

  據元朝周達觀在《真臘風土記》記載:「州城周圍可二十里,有五門,門各二重。惟東向開二門,餘向皆一門。城外皆巨濠,濠之上有通衢大橋。橋之兩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,如石將軍之狀,甚巨而獰。城門之上,有大石佛頭五,面向四方;中置其一,飾之以金。」

  大吳哥城由城牆和護城河保護,城牆高8米,城牆外就是護城河;

  吳哥城共有五座由巨石砌成的城門(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東北方的勝利之門),城門的外貌大致相同,門上四面均刻著佛像;而城門外各架有一道橋,連接城裡城外。

東門:有「死門」、「鬼蜮」之稱,據說古時犯上死罪的罪犯,便會經東門離開,到城外行斬首之極刑;柬埔寨人認為此地鬧鬼,大多不願意靠近。由於人煙稀少,附近遺跡和森林都保存得很好。

南門:又被稱為「快樂門」,據說是讓百姓進出、進行買賣的城門,也是五座城門中保持得最完整的一座。

西門:「送殯之門」,據說在親友陪同下,死者的遺體會經由西門送到別處安葬。

北門:據說是軍隊打敗仗、或是國王需要逃亡時便會從北門進入/離開。

東北方(勝利之門):軍隊從戰爭中凱旋而歸時,便會從勝利之門進入。

  而在現存的城門之中,被稱為「快樂門」的南門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:(東、西城門的破損最為嚴重)

  每道橋均採用印度教的神話故事「攪拌乳海—— 兩邊均佇著一排54尊2.5米高的半身跪坐石雕,一邊象徵善神(提婆)們,一邊象徵惡神(阿修羅),雙方進行激烈的角力。

  導遊說這54個雕像象徵著柬埔寨的54個省,而這兩邊加起來是108個:從宗教角度出發,108是代表圓滿的數字(印度教中的神祇有108個名字、濕婆會跳108種舞蹈……)

(看起來不長不短的一邊通道能容納54尊石像,這還真的是有點尷尬的事實(?)因此婆婆仔細數過(這人很無聊XD),雕像能數算的實數目維持在40尊以上,加上被破壞看不清的、老人家忽略漏數的、大小不一的神像、被偷走的……應該?大概?可能?是有54尊的哈哈哈(就是硬要証明有108尊的堅持?

  有點顯得殘破的石橋其實已經歷過重建(東、西面的石橋更是損毀得嚴重

「五門皆相似,橋之欄皆石為之,鑿為蛇形。蛇皆九頭,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,有不容走逸之勢。」《真臘風土記》

  橋首(?)則雕上七頭(印度守護)蛇神那伽(Naga)。

  周達觀先生形容五十四尊神像均伸手拔蛇,不容它逃脫,彷彿重演「攪拌乳海」那個傳說;年月過去,眾神伸手抓蛇的模樣已不復昔,反倒是感覺蛇神那伽(Naga)在高處獨佔鰲頭(?)地佇立著。

  南門外便是護城河;

  沿著波光粼粼的護城河靜靜漫步,似乎也是挺不錯的午後活動

  最後,婆婆也轉載上印度神話《攪拌乳海》的典故,有興趣了解的朋友歡迎往下一頁看看喔


大吳哥城/南門 | 印度神話《攪拌乳海》典故】 

  攪乳海又稱攪拌乳海、乳海翻騰、乳海攪拌,是印度教著名的創世神話故事。可見於《摩訶婆羅多》、《往世書》、《羅摩衍那》。

  印度神話中,神祇也有生老病死,眾神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。而眾神所居住的宇宙中心,最高山須彌山四周被宇宙海乳海所包圍,乳海中蘊藏著可讓眾神長生不老的甘露。

  善神(提婆)們和惡神(阿修羅)們在一次激烈的爭執後,約定一同攪拌乳海,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,然後均分。毗濕奴讓大家把草藥投入乳海;以須彌山作為攪海的杵;毗濕奴自己化身為巨龜俱利摩沉入海底,作為承托攪杵的支點承受攪杵的重量;以巨蛇那伽(一說是龍王婆蘇吉(Vasuki))的身體,作為纏繞在須彌山上攪杵的攪繩。九十二個阿修羅持蛇頭,八十八個提婆持蛇尾,以輪流撥動巨蛇身體的方式,一起攪拌乳海。

經過千年的攪拌,在乳海翻騰的過程中,各種新的生命和寶物隨之誕生,最後被眾神瓜分。其中包括一隻香潔牝牛、谷酒女神沃魯尼(Varuṇī)、樂園大香樹、成為因陀羅坐騎的三頭神象(Airavata)、成為毗濕奴妻子的吉祥天女、魚、蝦、鱷魚、龍、蛇、龜等。靠近須彌山的生命,則因海水攪拌的劇烈而紛紛死亡。

  而巨蛇也因忍受不了翻攪的疼痛而口吐大量毒液。這毒液足以毀滅三界,情勢危急。於是眾神向濕婆求助。濕婆不忍眾生受苦,只得硬生生將毒液吞入口中。而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扼住了濕婆的喉嚨,阻止了毒液進入濕婆的身體。最終,三界得以保存,但是濕婆的喉嚨被毒液灼成了青紫色,因此濕婆又被稱為青喉者(Nīlakaṇṭha)。

  最後,甘露終於出現了,卻出現在靠近阿修羅的這一邊,被意圖獨占的阿修羅率先搶走。阿修羅剛要飲用,毗濕奴擔心阿修羅喝了甘露後對諸善神不利,於是將乳海濺起的浪花化成無數飛天女神。這些飛天仙女有著曼妙的姿態,美麗的服飾,赤裸著上身,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。阿修羅們看得魂不守舍,忘記了手中的甘露,提婆們趁機奪回甘露,一一服用,獲得了長生不老。

  一個神志較為清醒的阿修羅羅睺眼看甘露要被善神們喝完,於是偷偷變化成善神的模樣,混在隊中喝了一口甘露。

  他的行為被日神和月神發現,馬上報告給毗濕奴。毗濕奴在甘露尚未經過羅睺喉嚨的時候,將羅睺的頭砍下。羅睺的身體馬上死去,但他的頭因喝過甘露得以長生不死。羅睺的頭知道是日神蘇利耶和月神(Candra)打的小報告,害他功虧一簣,為了報仇,他一直追著日神和月神。

  偶爾追上,就把日神和月神吞食入口中,造成日蝕和月蝕;而當日月從他沒有身體敞開的喉嚨跑出來時,蝕便完結。

資料來源:

《攪拌乳海》維基百科

@真臘古國:天神的傑作 吳哥浮雕(上)
@吳哥窟- 乳海翻騰 – rthk.hk 香港電台網站
@來自亞洲傳統劇場的啟示―柬埔寨傳統宮廷舞劇的消失與重現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