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(春天過去,花都開好了,呃,下一個冬天都快來了(?) 懶洋洋的婆婆才開始整理這篇東歐遊記XDD
跟團好像是旅行者的剋星:制肘多、自由少、時間不足,婆婆就常聽見朋友說不喜歡跟團;
不過對老人家來說,每段旅程大概都有獨特難忘的經歷,對一些不了解那個地方的初行者,跟團或許是認識那個國家的初階課程,是那張最容易摸索的地圖像婆婆這次自己一個人來東歐,由於行程都安排好了,也不用擔心交通和住宿的問題,因此就更能專心研究景點本身 其實也不錯啊!
第一/二天行程:
前往巴黎 — 布拉格古堡 — 聖維特大教堂 — 查理大橋 — 布拉格天文鐘 — 老城區
從古堡離開後,我們來到了布拉格的老城區。
下車前,導遊再三提醒我們注意財物;她說由於「斯瓦特普魯克.切赫橋(Most Svatopluka Čecha)」前是旅遊巴最方便的下車點,因此許多扒手都會特別盯著這裡,稍一不慎便會很容易失去財物。
切赫橋是位於布拉格 伏爾塔瓦河的一座橋樑,全長169米,於1905年開始建設,1908年竣工。
從切赫橋上眺望伏爾塔瓦河的景色
伏爾塔瓦河(Vltava)是捷克最長的河流,全長430千米,流域面積達28,090平方千米;它發源於波希米亞森林,自南向北流經南波希米亞州、中波希米亞州和首都布拉格。
噢,下雪了!!!雖然是小顆得幾乎看不見的雪XDD 但到埗第一天就看到雪也太幸福了吧>3<
越橋後,我們一行人沿著巴黎街,一直走到「老城廣場」;
(對喔!沿途經過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名店,街道取名「巴黎街」也真太適合(笑
雖說這邊是老城廣場,不過婆婆認為其實沒有很古老殘舊的感覺啦XDD
當然,對比起剛剛遊覽的城堡區,矮小的小房子、毫不輝煌華麗的建築物、充滿商業味道的小攤檔,的確是有點「老舊」的感覺吶!
在正式開始自由活動之前,導遊先提醒我們遊逛老城區的注意事項,也簡單介紹眼前這座在舊城廣場上最矚目的「泰恩教堂」,和即將遊覽的「布拉格天文鐘」、和「查理大橋」。
「泰恩教堂(Chrám Matky Boží před Týnem)」始建於11世紀,後來改建成充滿濃厚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;
泰恩教堂的鐘樓高達80米,塔頂是四個黑色小尖頂,配上古舊的灰黑色外牆,使教堂彷彿蒙上一層魔魅般的氛圍,因此也有「魔鬼教堂」的別稱。
「布拉格天文鐘」是一座中世紀天文鐘,座落於布拉格老城廣場 老市政廳的南面牆上,是個非常熱門的旅遊景點。
機械鐘和天文錶盤是布拉格天文鐘最古老的部分,1410年由鐘錶師傅Mikuláš of Kadaň,和查理大學的數學及天文學教授Jan Šindel製作;後來經過多次修理及整修,天文鐘增加了木雕像、使徒畫像及金製鳴叫公雞。
天文鐘是一種機械式的星盤,在中世紀是一種天文學的設備。另外,也可以將天文鐘當成一個原始的天象儀,顯示目前的宇宙狀態。
天文鐘的背景顯示出地球和天空,圍繞著它有4個主要的移動元件:黃道環、一個旋轉的外環、代表太陽標幟的圖示、代表月球標幟的圖示。
固定的背景:
背景顯示的是地球(中心的藍色圈)和當地可見的天空(藍色部分代表地平線以上的天空部分、紅色和黑色的區域是在地平線以下的天空)白天時,機械太陽會在藍色天空部分,而在黃昏或黎明時,太陽會在紅色背景部分。
在較外緣藍色圈的金色羅馬數字顯示的是24小時的布拉格當地的時間,或是中歐時間。
黃道環:
躺在大黑色外環內的是另一個可移動的環,標示著黃道標誌以顯示太陽位置;小的金色恆星顯示春分點,並可從金色的羅馬數字讀出恆星時。
古捷克時間尺:
在鐘的外緣,金色的施瓦巴赫數字安放在黑色背景上。
這些數字呈現的是舊捷克時,以24小時顯示日落的時間在一年之中的變化,最早是在冬天的16:00,最晚是在夏天的20:16。在一年之中,這個環會前後移動顯示正確的日落時間。
太陽:
金色的太陽在黃道圈上運行,因此能顯示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;太陽被安置在金色並附有手指的一支手臂上,並以三種不同的方法一起顯示時間:
-金色手臂在背後羅馬數字上的位置顯示布拉格當地的時間。
-金色太陽在金色曲線上的位置不等的小時。
-金色的手指在更外圈的位置顯示出太陽下山以後的古捷克時。
另一方面,太陽與片面中心的距離顯示出日出與日落的時間。
月球:
月球的運動也顯示在黃道上,但速度快很多(因月球的軌道是繞著地球);月球銀白色的半球還能顯示月相,如現在是月缺。
而每到整點,就會有一次近一兩分鐘的整點報時;
報時開始之前,在骷顱的右手持續搖動的鈴聲中,鐘上方兩側的窗口打開,耶穌的12門徒(左右各六位)分別在門內由左自右的走過,並在經過窗口時將正面朝向窗外,使徒走完後在一聲雞鳴聲中關起窗門,骷顱左手平舉的沙漏垂下,然後響起報時的鐘聲。
(婆婆觀看整點報時的現場~~~鐘前都聚滿了人呢
遊覽天文鐘後,我們隨著導遊前往晚飯前最後一個景點 ——「查理大橋(Charles Bridge)」。
很有義大利水都 威尼斯的感覺啊~~~~
這些是布拉格的神秘門號嗎?
我們來到查理大橋(Charles Bridge)了!!!
查理大橋由查理四世建於1357年,完成於15世紀初,長516米,寬約10米,16個橋拱,最初被稱為「石橋」或「布拉格橋」,直至1870年才命名為「查理大橋」。
在1841年之前,「查理大橋」是作為跨越伏爾塔瓦河的唯一橋樑,而且也是連接老城、城堡區及鄰近地區的重要通道,使布拉格成為東西歐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。
大橋兩端有三座橋塔,其中兩座位於布拉格小城一側,一座位於布拉格老城一側;老城橋塔經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令人驚訝的世俗哥德式建築之一。
查理大橋是當時唯一一條跨越伏爾塔瓦河的石橋,走上這條穩固的大橋,婆婆也彷彿感受到當年人們越橋時,同樣的安心感。
大橋使用波希米亞砂岩建造,據說建造者在用來粘合石塊的灰漿中加入了雞蛋,以使橋樑更加堅固。(已得到科學實驗証實)
(欸?雞蛋?
查理大橋的欄杆上一共安放了30座雕塑,其中多數為巴洛克風格,豎立於1700年前後;
從1965年開始,所有雕塑都已有系統地用複製品取代,原作則移往國家博物館展出。
天色漸漸入黑,伏爾塔瓦河上的景色也悄悄鋪上一層名為夜幕的薄紗。
下橋後,老人家循原路回到老城廣場。
中途經過一家超超超好吃的馬卡龍店
老城廣場內有許多紀念精品店,賣的東西雖然都是大同小異,不過對婆婆來說,就算有重複也都是有趣新奇的。
在眾多店子之中,這家精品店是老人家印象最深刻的,因為販賣的東西都很特別啊!!!尤其是這麼色彩繽紛的火柴盒子(大心)
廣場上還有些「剛過期未移走」的聖誕節裝飾,讓婆婆仍能感受到布拉格的節日餘溫。
(不過這些小攤檔的商品價格比想像中高呢 :0
趁著還餘時間,老人家也「膽生毛」地摸黑去尋找郵局購買明信片和郵票。
題外話,東歐的明信片普遍都很便宜……然而郵票也實在太……寄香港的郵票要HKD$17一張呢!!!
(整個行程婆婆共寄了二十多張,嗚嗚真的感到銀包都碎掉了……
入黑後的「魔鬼教堂」,氛圍變得更為魔魅誘人(雖然是教堂不應該這樣說)但在黑夜背景下的泰恩教堂真的完全帥氣(?)吼吼吼
老市政廳都帶有一種老古堡的味道
自由時間結束後,我們來到是日最後一個行程 —— 吃晚餐!!!。
晚餐是比手掌更大的波希米亞式豬手,是頗重點的晚餐之一,然而婆婆對豬手也真的是…很陌生?(因為老人家從來沒吃過豬手XDDD 也一直沒有想試的慾望哈哈
趁著這個機會,老人家試吃了人生第一份豬手!!
這豬手真的超級無敵大!!!比左邊的手更長更寬更厚(手握力應該也很不錯(誤)
總括來說,豬手肉很多,肥肉也很多,肉質很軟,不過沒有甚麼味道;薯粒最好吃!!!
晚上又回到了切赫橋
今天是來布拉格的第一天,原來也是最後一天…
為何,會有點才剛認識就要分離的感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