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7.西藏-Tibet】第四天.拉薩市內❤西藏的聖地.羅剎女的心臟 ——「大昭寺」

預訂酒店平台推薦:Agoda & Trip.com

預訂旅遊活動平台推薦:Klook

【拉薩市內】

來到第四天,身體好像已經慢慢適應高海拔的環境了;
儘管來到比林芝海拔更高的拉薩
身體好像也沒有不適的反應

大概是托紅景天的福唄​

第四天行程:拉薩 — 大昭寺 — 布達拉宮 — 拉薩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  由於今天主要是在拉薩市內遊玩,因此並不需要很早出發​ 比早幾天遲了起床,也遲了吃早餐~~悠然地把行李放在酒店,差不多時間就集合出發嚕~~

(孜然薯條XDD 薯條是M記版的、孜然是譚仔版的,可以Crossover咧)

  拉薩是西藏十分重要的首府,是經濟、文化、宗教、政治的中心;拉薩有許多古蹟遺址:布達拉宮、大昭寺、色拉寺、浙豐寺、哲蚌寺和羅布林卡等重要寺廟、建築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  我們的酒店位於八廓街附近,而今天的第一站就是八廓街內的大昭寺,所以是日的交通工具就是——我們的雙腿吶~~

  八廓街(八角街),是圍繞大昭寺修建的轉經道,藏族人稱為「聖路」;

  街道以大昭寺為中心,由八廓東街、八廓西街、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的多邊形街道環,周長約1000多米,街內岔道較多,有街巷35個;後來八廓街逐漸擴展周圍的舊式老街區,一邊完整保存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,一邊成長為城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。

  早晨的拉薩天色睛朗,沒有辜負「日光城」的稱呼;不過昨天晚上下過大雨來(西藏的雨季多在夜間下雨,在白天晴日),四圍都是濕濕漉漉的,不過陽光普照的拉薩還是很討喜吶

  隨著導遊左穿右插,過了一兩個安檢,胡裡胡塗就來到了這個八廓街的中心——大昭寺前。

  大昭寺前是個有趣的地方,集合了從不同國家來的人、匯聚了不同意義的動作,然而卻體現了藏族的獨特文化;寺前除了有敬拜的信眾、觀光的遊客、不斷招攬生意的民眾(有很多女藏民走來,鍥而不捨地問我們要不要鬢辮/綁頭髮)、還有最獨特可愛的光景—— 就是圍繞著大昭寺轉經和磕長頭的藏民們。

# 周而復始的轉經

  轉經,是藏民們最平凡卻又最重要的生活習慣之一。

  藏佛教信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,拉薩則以釋迦牟尼佛為核心進行轉經活動;圍繞著某一特定路線行走、祈禱,轉經一圈為圓滿,是藏佛教最高理想的體現。

  轉經者通常手持轉經筒,按順時針方向轉動(右旋),用符號表示就是卍(苯教是卐);信徒認為,把經文放滿轉經筒,用手搖轉,每轉動一次就相當於念誦經文一次,表示反覆念誦著成百倍千倍的經文。

​全拉薩的轉經路線共有三條:

  第一條在大昭寺中環繞主殿覺康一周(長約500米)為「囊廓」,是內環線

  第二條由八廓街環繞大昭寺一周(長約1000米)為「帕廓(Pakuo)」,是中環線;「帕」是中心的意思、「廓」是迴轉的意思,按藏佛教徒的說法,以大昭寺為中心,沿著長方形的街道繞一圈即為「中轉」,表示向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朝拜。 

  第三條是林廓路,繞拉薩老城區(大昭寺、藥王山、布達拉宮、小昭寺)一周(長約5000米)為「帕廓(Pakuo)」,是外環線;「帕」是中心的意思、「廓」是迴轉的意思,按藏佛教徒的說法,以大昭寺為中心,沿著長方形的街道繞一圈即為「中轉」,表示向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朝拜。 

  導遊補充,圍繞大昭寺轉經,雙數並不吉利,一定要轉單圈;也說到西藏有80%都是農民或牧民,而現在能每天轉經的人,生活都是相對較富裕或空閒的(很大感觸的事實……沒有生活,又何能追求信仰呢?

  每天,轉經者便是這樣邊搖著轉經筒、邊按著路線轉經;周而復始地,虔誠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# 至誠至敬的磕長頭

  在西藏最平凡卻又最普通不過的畫面,便是那些向著神聖的大昭寺、或是不斷匍匐地磕長頭的藏民們;

  磕長頭,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至聖的禮佛儀式之一。

  在我們眼前,向著大昭寺虔誠磕長頭的藏民們,是「就地式」的磕長頭;

  只見藏民們雙手谷起合十,舉過頭頂(導遊說要先把心裡冷靜下來,托付給觀音,才能舉過頭上),再移至胸前;同時口中念誦經文,然後跪在地上,套著保護雙手的木板則放於兩側,身體與雙手同時向前直伸,五體投地敬拜;整套動作一氣呵成,卻周而復始。

  據說,磕頭朝聖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,是為「身敬」;口中不斷念咒,是為「語敬」;心中不斷想念著佛,是為「意敬」;三者是最虔敬的統一。

  導遊補充,由於磕長頭的儀式需要完整地完成,因此藏民一磕通常便是一整天;

  他們出門前會先跟家人說好自己去磕長頭,並說好何時回來,好讓家人準備飯菜;如果預計整天都留在寺前,家人便會準備飯菜前來一起進食。

(導遊說,磕長頭的儀式可以拍照​,但禁止拍攝公安;而且絕對不能在信眾前面經過,只能在旁邊橫過​)

  除了就地磕長頭之外,還有「短途(數小時、十天半月)」和「長途(行不遠數千里,歷數月經年)」的磕長頭。

  在各地通往拉薩的大道上,我們不時看到信徒們手戴護具,膝著護膝,塵灰覆面地沿著道路三步一磕,雙手往前直伸,五體投地匍匐;每伏身一次,以手劃地為號,起身後前行到記號處再匍匐,如此周而復始。

  當婆婆,看著這些心中堅持著信仰、相信著希望、懷抱著信念的藏信徒們,心中只有滿滿的敬佩、感動,和得到源源不絕的力量。

  尤其不少藏民來自遙遠的故鄉,他們以身為尺量度家鄉與聖城的距離,途中餐風飲露、朝行夕止、歷盡試煉,匍匐於礫石皚雪之上、暴露在狂風暴雨之下;不懼千辛萬苦、堅持不懈地磕長頭,只為親身前去聖城拉薩朝佛。

  在現實中,也許你我也曾堅持地做著一件自己想做的事,也許沒有回報、沒有結果、沒有好處;結果遭到旁人質疑、疑問、失望、勸阻,直至最後連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、質問自己:如此苦苦堅持,為甚麼呢?

  這些不畏艱辛、矢志不移的信徒們,給予了答案:其實不為甚麼,因為我認為值得!

  藏民們圍繞著大昭寺和磕長頭的畫面,一直在婆婆腦海裡「收藏」;也許這些宗教儀式外國人並不能理解,然而對藏族人來說,大概是他們生命中認為最值得的事情;那就夠了。


  在進入大昭寺之前,導遊說給我們五分鐘,在大昭寺前拍拍照、看看風景、溜轉一下就要走了。

  大昭寺前的廣場說是八廓街的中心也不為過,就像從四處延伸的河流分枝匯集成大海般,周邊是四通八達的道路,環顧一周,除了忙碌的轉經者、磕長頭信眾,最多的大概就是像我們這樣的遊客和商賈。

  八廓街果然是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,無論是唐卡店、佛經店、手信店、飾物店、生活用品店,都一應俱全~~不過我們暫時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啊~~~~

  在廣場上最注目的,不啻是這根一柱擎天的「經幡柱」~~~(有沒有像「定海神針」的fur~~~

  這燈也很特別

  廣場上繚繞著濃郁的悠揚桑煙,一絲絲竄進鼻間,眼光隨著川流不息經過的人群流轉、發呆,這樣時光過得特別快。


  參觀完廣場,我們開始進入「大昭寺」(進入寺前需過安檢)。

  與錯宗工巴寺的小寺院不同,四四方方的庭院,充滿藏式風格的華麗建築,這裡是藏族最尊敬、地位最祟高的地方——「大昭寺」

  大昭寺是西藏第一座藏傳佛教寺院,也是藏族心目中最至高上的「聖地」。

  導遊說,也許西藏最赫赫有名的是「布達拉宮」,然而在藏族心中,地位最祟高、最尊貴的,卻是「大昭寺」;因為布達拉宮只是「宮殿」,然而,大昭寺則是他們一生尊崇的佛教聖地。

  大昭寺始建於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,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,並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;寺內融合了藏、唐、尼泊爾、印度的建築風格,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。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。

 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已不可考,也因此而興起許多傳說(導遊給我們介紹了其中一個):

  傳說大昭寺最早是一片湖,松贊干布要找一個地方安放兩尊佛像,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,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,湖面頓時遍布光網,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;於是便認定此地是命中注定的建寺之地。

(也有大昭寺是羅剎女心臟的傳說)

  導遊說到大廚房以前可以進入,現在已經封起來了!

  這個鍋就是以前給上千個僧侶煮飯用的,不過隨著僧侶人數銳減,現在這個鍋已經用不著了。(所以便放了出來?)

  導遊帶著我們往更深處遊覽,首次正式進入如此尊貴的聖地~~~婆婆也是一整個緊張啊

  經過神秘走廊進入中庭,四圍是千佛廊;我們一行幾人就站在中庭,導遊侃侃而談著大昭寺的「生平」。(這裡還是可以拍照的

  剛才說到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,傳說第33代贊普 松贊干布 為了供奉一尊佛像,而興建了大昭寺;經歷代多次整修、增拓,便形成了佔地25,100餘平方米的規模。

  說起「大昭寺」,最為人津津樂道、引人注目的就是安放在大昭寺供奉、由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覺阿釋迦像」(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)。

​(長文慎入XDD)

  據說,距今2000年前的西藏,一些少數民族會經過通婚來形成較大的吐蕃族群;經過近千年的發展,分散的吐蕃族逐漸統一強大起來,到第33代贊普 松贊干布時,吐蕃已經發展成西藏首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統一政權。

  然而,由於從數千年前開始,西藏便共同信奉著苯教,苯教成為不可動搖的統治性宗教,甚至威脅吐蕃王室的地位和權威;因此,為削弱苯教的政治地位,與大唐和尼泊爾的和親政策,便成為極大變化的宗教改革。

  松贊干布為鞏固本教,要求尼泊爾與大唐攜帶兩尊佛像才可以進入西藏;當時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攜帶 釋迦牟尼佛8歲等身像「不動金剛像」、文成公主則帶同 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「覺臥釋迦像」和佛經進入西藏地區;

  由於 尺尊公主先進藏,「不動金剛像」就被安排在大昭寺供奉。後來文成公主主持修建小昭寺,「覺臥釋迦像」就被放在小昭寺。

  作為吐蕃贊普的松贊干布,一方面仰慕中原文明,通過文成公主了解到佛教基本教義,另一方面他也想通過新的宗教來制衡苯教的貴族勢力,就派使者從唐朝引進佛像、佛經、法物等,大昭、小昭兩座佛寺便變得更受重視。

  後來,吐蕃與唐軍開戰,吐蕃人為了防止唐軍奪走或破壞「覺臥釋迦像(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)」,便將其藏在大昭寺;並把「不動金剛像(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)」移至小昭寺,供奉至今。

(也有一說是 尺尊公主為表示對大唐的尊重,主動提出把 文成公主帶來的「覺臥釋迦像(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)」放在大昭寺,而把「不動金剛像」遷到小昭寺,以突顯大唐地位)

(另一說則是 松贊干布逝世後,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,大昭寺與小昭寺釋迦牟尼等身佛像進行了對換。)

  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間,佛寺成為紅衛兵「破四舊」的目標。期間,每個寺廟都被破壞,也摧毀了許多佛像;而「不動金剛像」更被砸毀,上半身流落到內地,只有下半身仍存在小昭寺內。

(導遊說因此西藏有80%的佛像都是重建而來的)

  後來在1983年,班禪大師(額爾德尼.卻吉堅贊)在參觀垃圾回收工廠時,在揀選銅庫中發現一尊只有上半身的鎏金「不動佛殘像」,經鑒定後便立即報告藏區,將上半身趕快護送回藏,與下半身對接復原;「不動金剛像」的復完對中尼兩國宗教、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義。

(洋洋灑灑說了那麼多,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悶吼~~~~)


  導遊說,在西藏,「8歲、12歲、35歲」都是象徵著他們人生最難忘、最重大的轉變歲數;這三尊珍貴的佛像,除了「8歲(小昭寺)、12歲(大昭寺)」兩尊等身佛像在拉薩,35歲的「降魔成道像」則位於印度菩提迦耶的正覺塔。

  導遊領著我們經「千佛廊」進入大昭寺,途中邊走邊介紹牆上的畫作、佛像;只見導遊提著熟悉的腳步左穿右插,看起來實在熟練得太居家了。

  啊對了!導遊還說到外面的小廣場是辯經(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)的地方;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雲集於此,這些評核的「老師們」坐在兩樓觀看激烈的辯經(考試);在這裡,考試成功了才可以收徒弟。

  而大昭寺也是喇嘛們人生最大的目標——在大昭寺安設自己的寶座,那怕不大。

  收取入場劵的地方。

  進入大昭寺後,就不能拍照嚕~~~(簡單說一下後記嚕~~大家:啊?又是文字????)

​(長文慎入x2 XDD)

# 中殿的第一印象

  昏暗的寺廟、莊嚴的佛像、絲絲的爐煙香氣、堆滿香油錢的寶座、如走馬燈轉換的人流,是婆婆對大昭寺主殿的第一記憶;不知道其實是不是我們也趕時間……導遊並沒在每個殿稍作停留,快速地越過一個又一個的小殿,其實我們也是走馬燈的其中一盞。

# 中殿的構造

  中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:左側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師,右側則是未來佛。(之後我們也會看到未來佛、現在佛和過去佛)

  中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於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,導遊說每間寺廟也會有這樣的壁畫,小小的圖畫,描繪著大大的故事。畫作中間是湖,湖中心上有大昭寺,也有戒指,重現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原因及情景;畫作上、下會看見公主們帶回的兩尊佛像,上方的是「覺臥釋迦像(12歲等身像)」,下方的則是「不動金剛像(8歲等身像)」;

  從左至右快速越過一間又一間的小殿: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、藥師佛殿、觀世音殿,除了特別在觀世音殿前停留過一會,介紹觀世音像在西藏的各種形態後,我們又再次越過了。

  中殿兩旁盡是古色古香的木雕柱子;柱上束著幾層白布,導遊告訴我們,這些柱子都已經超過千多年歷史,之前都沒有這些白布,近幾年是怕被傷害才包起來的。

# 國王與王后的形象

  觀世音殿旁邊是「松贊干布」、「尺尊公主」及「文成公主」的塑像,在藏族心目中,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后來教化他們的,因此藏民對他們十分尊敬祟拜,塑像也看得出非常英偉無比(國王XDD)、與體貌端莊(王后XDD)。

  在塑像前,導遊說到松贊干布是個聰明的贊普:他一生共有五個老婆,除了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外 ,還有三個藏民老婆;

  然而,這位第33代的吐蕃贊普,卻只讓尼泊爾的「尺尊公主」懷有他的小孩;仔細看看,小孩塑像躲在松贊干布的後方(尺尊公主旁邊),讓我們大呼:真的耶?/ 真的很小喔!/ 太可愛啦……(重點誤)

# 覺臥釋迦像的佛殿

  繼續右繞,穿過兩邊的夜叉殿和龍王殿,很多人進進出出的地方便是「覺臥釋迦像(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)」的佛殿。

「覺臥釋迦像」是大昭寺的核心、主體、精神、象徵,這裡是朝聖者最終的向往;導遊肯定地說:沒有看到覺臥佛像的話,就等如沒有到過西藏。

  覺臥佛殿並不是隨便能進入的,門外被重重鐵鏈封鎖著,我們只得從鐵鏈隙縫間覲見12歲等身的覺臥佛像;由於我們不能停駐太久,覺臥佛像的模樣,便只靠那僅僅一瞥烙印在腦海裡。

  覺臥佛像很美,美得模範、美得精緻、美得無懈可擊:除了穿金戴銀、珠光寶氣的樣子透露他尊貴的氣息,精心雕琢的外貌、用心妝點的襯飾、金光貴氣的金身、造工細膩的神情,都是美得獨一無二的聖像。只是不知怎的,也許是我敏感、或是我想得太多……我竟感覺到,隱藏在「覺臥佛像」俊美無濤的面孔下、用肉眼無法看見的淡淡愁緒……

「覺臥佛像」並不像個12歲的孩子,反而像個看透世事的小老人;褪卻了原來的天真無邪,換上一副超越年齡的成熟外貌、與超然的睿智神情,是無奈?是認命?也許只有這樣,才能端起模樣接受世人的尊敬崇拜、敞開胸襟擔起信眾的熱切期望。

  只是小孩子啊。


  從庭院出來,到側門的售票處,有樓梯可以直通2樓及3樓天台。

  天台像個空曠的迷宮,無路線的我們只得四處亂竄。

  大昭寺一切都是金碧輝煌的,金色的建築、金色的經輪、金色的殿頂,甚至是金色的象徵物。

  眼前這座在陽光下金光閃爍的「雙鹿法輪」,是大昭寺最著名的標誌;

  兩隻鹿溫馴地在法輪兩旁蹲臥,據說,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後,在鹿野苑初轉法輪,向徒弟傳法;為紀念佛祖第一次弘揚佛法,因此便出現了這組雕像。

  也許在其他佛廟也能看到雙鹿法輪,然而在西藏首座寺廟上紀念佛祖首次傳法,對西藏佛教信徒來說更是意義非凡。

  而在雙鹿法輪兩旁觀望,除了能俯瞰剛才的寺前廣場、密集的藏式房屋,更能遠眺到宏偉的布達拉宮。

  從頂上俯瞰,拉薩繁華的景色一覽無遺。

  那邊就是「布達拉宮」啦~~~(剛才指天的「神針」也變成棉針啦XDD)


  然後我們回到二樓,導遊給我們10分鐘的自由時間拍拍照。

  從二樓的角度,更能看清大昭寺頂層5座的巨大金頂。

  這5座經過鎏金工藝維修的金頂,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熠著屬於大昭寺的金色光芒。

  二樓的建築較華麗、也較藝術一點。(七彩的實色彩繪狙擊婆婆的喜好啊~~~)

  還有較現實化的園藝。

  旁邊有售賣飾物的地方。

  繁忙拍攝的人們~~~~

  臨離開時,婆婆再次回望這座至高無上的聖寺……

  這張照片,婆婆看起來就像:在散發清靈光芒的聖光下,端坐著蒙受召喚的神鹿;我突然想起,從藏區各地不畏艱辛、執著地一直磕長頭,長途跋涉來到大昭寺的教徒們。

  這道,是眷顧所有西藏佛教教徒的希望。​​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